把握方向 理清思路 推進測繪地理信息轉型發展
來源:本站 編輯:管理員 發布時間:2013-03-06 13:50:47 瀏覽量:1432次 分類:行業動態
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黨組副書記 副局長 王春峰
從2009年3月開始,按照國務院領導同志關于開展國家可持續發展國土資源戰略研究工作的批示要求,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組織開展了第六專題——測繪發展戰略研究工作。經過100多位專家學者近兩年的艱苦努力,測繪發展戰略研究工作形成了約18萬字的《測繪發展戰略研究報告》,提出了“構建數字中國、監測地理國情、發展壯大產業、建設測繪強國”這一新時期測繪發展戰略。在此基礎上,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根據《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等有關文件的要求,綜合分析測繪地理信息“十二五”發展面臨的新形勢新要求,研究提出了《測繪地理信息發展“十二五”總體規劃綱要》和《全國基礎測繪“十二五”規劃》,對“十二五”工作做出安排。如何全面貫徹落實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同志視察中國測繪創新基地時的重要講話精神,準確把握測繪地理信息發展戰略方向,進一步深化測繪發展戰略研究成果,完善測繪地理信息“十二五”規劃,明確“十二五”期間的各項重點任務,推進測繪地理信息事業轉型發展,是我們當前的重大任務。
一、關于新時期測繪地理信息發展方向和思路
伴隨著我國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和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我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正在加快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呈現出上天、入地、下海、登極的態勢和趨勢,對新時期測繪保障和地理信息服務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這一形勢下,黨中央、國務院對新時期測繪地理信息工作提出明確要求,李克強副總理5月23日專門視察中國測繪創新基地,強調要積極開發利用測繪地理信息,搶占未來發展制高點。
根據黨中央、國務院要求,著眼國際上測繪地理信息技術發展趨勢,測繪發展戰略研究認為,目前我國測繪地理信息處于轉型發展的歷史時期。這一轉型發展至少包括如下幾項內容,一是生產服務技術體系由數字化測繪向信息化測繪轉型,最終實現數據獲取實時化、處理自動化和服務網絡化,以及獲取、處理、分析、服務各環節基于網絡的高度協同。二是生產服務內容的轉型,即由主要提供基準數據、基本比例尺地形圖和基礎地理信息數據服務向動態、實時、按需定制的地理國情監測信息服務轉變。三是生產服務組織體系轉型,即由模擬時期和數字化時期測繪機構支撐向適應信息化測繪的測繪地理信息事業機構支撐轉型。這一轉型的戰略方向和目標取向就是“構建數字中國、監測地理國情、發展壯大產業、建設測繪強國”。
構建數字中國是在新的技術條件下測繪地理信息發展的基礎性工作,是充分利用現代航天技術、信息技術等改造測繪生產服務流程,大力推動地理信息資源開發利用,不斷促進測繪信息化的過程。隨著測繪基準現代化進程的持續推進、地理信息資源的不斷豐富和以“天地圖”為代表的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的不斷完善,數字中國初具規模,為開展地理國情監測、發展壯大產業和建設測繪強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發展壯大產業是當前加快測繪地理信息發展的重要工作,是測繪地理信息領域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優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測繪地理信息資源,快速、全面提升測繪信息化水平,建設測繪強國的重要途徑,也是構建數字中國、監測地理國情的重要力量。建設測繪強國目標是要實現國際一流的測繪技術水平,國際一流的測繪基準體系和地理信息資源儲備,國際一流的測繪公共服務和地理信息產業,國際一流的測繪人才以及測繪管理水平等等,是測繪地理信息發展的長遠目標。
在這一24字目標取向中,監測地理國情集中體現了國家戰略重點和現代技術發展趨勢對測繪轉型發展的要求,體現了新時期測繪發展理念、工作重點、服務方式、產品形式、生產工藝等方面的深刻變化,是未來20年測繪地理信息工作的重要主題。需要說明的是,監測地理國情并不是我們另外開辟了新的工作領域。因為測繪轉型發展的過程中,測繪的基本要素沒變、測繪的技術手段沒變、測繪的法律法規不用變、測繪的職責定位不必變、測繪的組織結構不需變;而變化了的僅僅是由靜態變為動態、由時間點變為時間段、由測繪地表形態變為監測地表變化、由提供測繪成果變為報告監測信息。這一過程增加了測繪工作的難度、加大了測繪工作的責任、提高了測繪工作的效益、提升了測繪工作的作用,從而必將樹立測繪工作的全新形象!如此重要而且成效明顯的工作之所以到“十二五”才提出來,一是技術條件成熟了,二是國家財力具備了,三是社會需求明晰了。因此說,做好這項工作是測繪科學發展的要求,也是與時俱進的結果。
二、關于測繪地理信息“十二五”規劃
在測繪發展戰略研究成果基礎上,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開展了“十二五”規劃編制工作。這一工作重點要解決的問題是:圍繞24字發展目標取向,我們的發展基礎是什么;主要問題和挑戰有哪些在哪里;五年時間內我們應當達到一個什么樣的目標;需要完成哪些主要工作;完成這些工作又需要開展哪些項目建設并動用哪些資源。經過一年多的努力,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編制完成了《測繪地理信息發展“十二五”總體規劃綱要》和《全國基礎測繪“十二五”規劃》兩個規劃文本。
(一)關于發展基礎——我們將在什么樣的基礎上發展
圍繞24字戰略目標取向,我們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基礎。例如,我們大力推動了航空航天遙感、衛星定位、信息、網絡等技術的綜合運用和集成創新,正在著力打造信息化測繪體系。我們大力開展了地理信息資源開發利用,著力打造了“天地圖”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我們根據現代測繪地理信息生產服務的需要,大力推進了測繪組織機構優化和隊伍建設,著力打造了適應新形勢的測繪人才隊伍和組織機構;我們不斷解放思想、轉換發展思路,樹立“服務大局、服務社會、服務民生”宗旨和“按需測繪”“動態測繪”發展理念,工作思路日漸清晰。具體地,針對 “十二五”期間的發展,我們的基礎如下:
數字中國建設取得重要突破。測繪基準現代化建設積極推進。地理信息資源建設及應用實現跨越。一些重要的地理信息資源首次實現對全部陸地國土的覆蓋,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庫成為測繪成果的主要形式。數字城市建設突飛猛進。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凱歌高奏,公眾版國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天地圖”開通并產生重要影響。
測繪科技創新和信息化建設取得系列成果。測繪科技自主創新取得新進展,尤其是在低空航測遙感系統、數字航空攝影儀(SWDC)、機載合成孔徑雷達(SAR)、數字攝影測量網格(DPGrid)、高分辨率遙感影像數據一體化測圖系統(PixelGrid)等先進測繪科研成果的推廣應用方面成效明顯。資源3號衛星進入研制階段。以無人機航空攝影裝備為代表的地理信息航空遙感獲取能力建設開始起步。地理信息數據處理能力持續增強,測繪成果檔案存儲與服務現代化水平穩步提高。中國測繪創新基地建成并投入使用,全體測繪人53年的夢想得以實現。
測繪和地理信息公共服務不斷深化。測繪和地理信息對政府科學管理決策和改善人民群眾生活等方面的保障能力日益提升,服務效果日益彰顯。其中,在國家決策層面上的作用先后在汶川地震、玉樹地震、舟曲泥石流等重大自然災害的搶險救災和災后重建,以及新疆、西藏等地突發公共事件的應急處置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在人民群眾生活方面,車載導航、位置服務、網上地圖等服務已深深影響到每一個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質量。
地理信息產業迅猛發展。國家地理信息科技產業園在北京奠基,湖北和黑龍江等地的地理信息產業園建設穩步推進。中國地圖出版集團正式成立,中國地圖出版基地開工建設。聯合有關部門開展地理信息市場整頓。地理信息產業在國際金融危機中逆勢增長,一些測繪和地理信息企業紛紛上市,發展勢頭強勁。
測繪地理信息發展環境進一步優化。測繪體制機制的再造和結構優化呈現良好的勢頭。成立國家測繪局測繪發展研究中心、國家測繪局衛星測繪應用中心和國家測繪產品質量檢驗測試中心;浙江省測繪局成功更名為浙江省測繪與地理信息局,管理職責進一步拓展;山東、海南等地市(縣)測繪機構、職責和人員基本落實。法制建設取得重要突破。國務院頒布實施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測繪成果管理條例》和《基礎測繪條例》,國土資源部頒布實施了《地圖審核管理規定》和《外國的組織或者個人來華測繪管理暫行辦法》,我局修訂了《測繪資質管理規定》和《測繪資質分級標準》。測繪人才隊伍結構更加優化,凝聚力、向心力、吸引力不斷增強。
(二)關于存在的差距和問題——我們需要解決的問題和挑戰有哪些在哪里
我們在具備較為扎實的發展基礎的同時,必須承認發展過程中仍然面臨一些挑戰和問題。尤其是在基礎建設方面仍然有許多工作要抓緊時間開展。具體為:
——建成現代化測繪基準體系尚需時日。一些部門和地區針對不同的應用目標建設完成一定規模的衛星定位連續運行參考站,但缺乏國家層面的統籌規劃和統一協調。國家級衛星定位連續運行參考站網建設相對滯后。
——基礎地理信息資源覆蓋面不廣。國際熱點地區基礎地理信息資源缺乏;1:1萬基礎地理信息未實現必要覆蓋,尤其是邊境地區和經濟欠發達地區的基礎地理信息資源極度匱乏。海洋測繪工作需進一步加強?;A地理信息要素內容同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有一定差距。
——基礎地理信息更新緩慢。1:5萬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庫現勢性僅到5年前,與實際需求差距明顯;1:1萬及更大比例尺基礎地理信息更新緩慢,年更新率僅為約8%?;A地理信息更新技術方式相對落后,更新機制尚待完善。
——測繪科技創新仍需繼續努力。需要進一步優化測繪科技創新體系,促進科技成果盡快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徹底扭轉測繪生產技術裝備國產化率低的現狀。
——基礎測繪設施和裝備建設仍需進一步加強。在基礎地理信息獲取手段、服務手段等方面存在短板。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建設需進一步加快。應急測繪裝備、外業測繪生產生活及安全生產保障能力等方面十分薄弱。
——地方基礎測繪發展不協調。經濟發達地區基礎測繪發展較快,一些經濟相對落后地區由于當地政府對基礎測繪重視程度不夠、投入不足,導致基礎測繪發展相對滯后,特別是市、縣基礎測繪嚴重滯后。
另外,測繪生產活動仍然重點圍繞測繪基準數據、基本比例尺地形圖及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庫展開,還需要進一步加強對現代技術和現有成果的綜合應用和分析,提高測繪地理信息部門在提供地理國情動態監測方面的服務水平。
(三)關于“十二五”發展目標——五年過后,我國測繪和地理信息將會是什么樣子
從發展基礎、存在的問題和我們現有的能力等多個方面綜合評估,具體細化24字發展戰略,實事求是地規劃出未來五年內我們有可能達到的目標。具體如下:
——數字中國建設方面,測繪基準現代化初步完成;基礎地理信息資源覆蓋范圍大大拓展、現勢性明顯增強,實現全國范圍內的標準統一、互聯共享和協同服務;建成數字中國地理空間框架。
——地理國情監測方面,基本形成穩定的地理國情監測機制;地理國情監測成為基礎測繪日常業務。
——發展壯大產業方面,地理信息產業實現跨越式發展;基礎測繪對地理信息產業的貢獻率明顯增長。
——測繪強國建設方面,自主創新取得突破,基本形成完善的測繪技術創新體系,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產權的重大技術裝備,測繪技術裝備國產化率顯著提高;基本建立滿足信息化測繪要求并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測繪管理體制、運行機制、測繪法規政策和人才隊伍;測繪地理信息公共服務水平顯著提高,初步形成規范的公共服務產品體系,實現基礎地理信息服務方式向在線服務的轉變;測繪應急保障服務能力大幅提高,機制基本完善;測繪裝備的信息化建設基本完成,地理信息獲取接近實時化,處理自動化水平顯著提高,完全實現地理信息服務網絡化和應用的社會化。
(四)關于“十二五”發展重點——我們在“十二五”期間將要開展哪些主要工作
按照24字戰略的總體要求,結合當前測繪地理信息發展的需求、要求以及發展現狀,“十二五”期間,將重點推動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圍繞構建數字中國的戰略目標,一是加速推進測繪基準體系現代化,形成以衛星定位連續運行基準站網和國家高精度大地控制網、新一代國家高程控制網和新一代國家重力控制網為主干,覆蓋全部陸海領土的基準體系。二是豐富和完善基礎地理信息資源,加強衛星遙感影像獲取和基礎航空攝影工作,進一步拓展基礎地理信息覆蓋范圍,不斷豐富和完善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庫,創新基礎地理信息更新方式,加快基礎地理信息更新步伐,完成全國范圍內基礎地理信息資源整合。
圍繞監測地理國情的戰略目標,要進一步加強基礎地理信息資源的深度應用,選擇若干省開展省級地理國情監測和分析,形成地理國情監測工作流程、指標體系和產品體系,并逐步實現地理信息定期更新到動態監測的轉變。在此基礎上,結合國家重大工程和重大戰略開展地理國情監測工作,逐步使其常態化、業務化,使其成果成為國家宏觀調控政策制定、政策效果評估等的重要參考和政府信息公開的重要內容。
圍繞發展壯大產業的戰略目標,一是豐富測繪和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內容,拓展公共服務產品覆蓋面,加快完善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天地圖”,不斷提升地理信息社會化應用水平。二是在全國不同地區布局建設若干測繪和地理信息高技術園區,形成一批具有經濟活力、市場競爭力、產業輻射力的地理信息產業集群。三是完善地理信息產業政策,營造良好的地理信息產業發展環境,促進地理信息產業繁榮。
圍繞建設測繪強國的戰略目標,除要完成以上發展重點任務外,還要實現“一個統籌、兩個戰略、四個能力”?!耙粋€統籌”即根據不同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和對測繪保障服務需求的不同特點,加強統籌規劃,在不同地區采取有區別的發展思路?!皟蓚€戰略”即實施測繪“走出去”戰略和軍地測繪融合戰略。“四個能力”即測繪科技創新能力、測繪設施和裝備建設能力、測繪監督管理能力和測繪軟實力,通過這些能力建設,形成測繪強國的堅實基礎。
三、做好規劃組織實施工作
(一)以重大項目的爭取和實施為突破口
規劃需要通過項目建設實施。“十二五”規劃針對測繪發展的薄弱環節和關鍵領域,明確提出了擬實施的具有全局性、綜合性、戰略性的10項重大測繪工程,要以工程的申報、爭取作為推動發展的突破口,加強前期研究和深入論證,加強同相關部門的溝通協調,爭取重大測繪項目早落地、早實施、早見效。要高度重視重大測繪項目的組織實施工作,進一步完善測繪項目管理制度和運行機制,創新項目實施績效評價制度,保證項目建設的高質量和高水平,充分發揮重大項目對規劃實施和測繪發展的重要推動作用。
(二)緊緊抓住監測地理國情這一重點
地理國情監測是關乎測繪長遠發展的一項重要工作,必須以高度的緊迫感、責任感和使命感全盤謀劃、系統設計、精心安排、加快推進,逐步實現業務化、規范化和常態化。一是要加強對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庫的數據挖掘、統計分析和知識發現。二是以為國家重大戰略、重大工程提供監測評估服務為切入點。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二五”規劃,建議首先選擇區域發展總體戰略、主體功能區戰略、城鎮化戰略等涉及國土空間管理、區域協調發展等戰略或工程開展地理國情監測。三是以對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的空間位置和空間分布關系的表達作為推進地理國情監測的主要抓手?;凇疤斓貓D”系統,加強與國家有關部門的合作,在統計數據基礎上開展相關數據空間統計、分析及信息發布等工作。四是做好地理國情監測試點工作,逐漸形成地理國情監測相關政策和工作機制,制定地理國情信息分類和編碼、技術規程、成果模式等標準規范。
(三)抓好“天地圖”建設工程
由我局組織推出的公眾版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天地圖”,從根本上解決了我國長期以來難以解決的信息共享問題,推動了地理信息公共服務方式的根本性轉變,是應對西方發達國家對我國地理信息產業滲透的重要舉措。由于“天地圖”建設和運營時間不長,“十二五”期間要進一步深化“天地圖”服務功能,豐富數據資源,加快更新速度,加大推廣應用力度,最終使“天地圖”成為一個數據覆蓋全球、內容豐富翔實、應用方便快捷、服務優質高效的互聯網地理信息服務民族知名品牌。穩步推進政務版、涉密版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加快發展省級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推進“天地圖”與數字城市的互聯。以“天地圖”的建設和運營為依托,加快整合全國地理信息資源,實現“全國一張圖、一個網和一個平臺”的目標。
(四)全面推進數字城市建設
近年來,我局把數字城市建設作為“牛鼻子”工程全力予以推進,目前已在150多個城市開展了數字城市建設試點和推廣,在促進城市科學決策、精細管理、高效服務、低碳運行以及加快市、縣測繪地理信息發展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十二五”期間,我們將在全國全面推進數字城市建設,力爭完成全部333個地級市和部分有條件的縣級市的數字城市建設。已完成數字城市建設的城市,一方面要加快數字城市數據更新速度,其中發達城市至少實現兩次更新,中等發達城市至少實現一次更新,不斷提高數據的鮮活程度;另一方面,要進一步強化應用推廣,廣泛建立業務應用系統,使數字城市在服務政府管理決策和百姓生活等方面發揮更大作用。逐步實現數字城市的橫向互聯以及與省、國家的上下貫通,為加快構建數字中國打下堅實基礎。
(五)促進地理信息產業發展
按照國家關于大力推動我國地理信息產業發展的有關要求,加快國家地理信息科技產業園以及黑龍江、武漢、西安等地方的地理信息產業園區建設,為產業規模化、集聚化發展創造條件。研究出臺《關于推進我國地理信息產業發展的政策》,進一步完善地理信息保密科學管理有關政策、版權保護政策、地理信息資源提供有關政策,不斷優化地理信息產業發展政策環境。推動基礎地理信息資源的廣泛共享和社會化應用,促進地理信息產業發展。
從2009年3月開始,按照國務院領導同志關于開展國家可持續發展國土資源戰略研究工作的批示要求,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組織開展了第六專題——測繪發展戰略研究工作。經過100多位專家學者近兩年的艱苦努力,測繪發展戰略研究工作形成了約18萬字的《測繪發展戰略研究報告》,提出了“構建數字中國、監測地理國情、發展壯大產業、建設測繪強國”這一新時期測繪發展戰略。在此基礎上,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根據《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等有關文件的要求,綜合分析測繪地理信息“十二五”發展面臨的新形勢新要求,研究提出了《測繪地理信息發展“十二五”總體規劃綱要》和《全國基礎測繪“十二五”規劃》,對“十二五”工作做出安排。如何全面貫徹落實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同志視察中國測繪創新基地時的重要講話精神,準確把握測繪地理信息發展戰略方向,進一步深化測繪發展戰略研究成果,完善測繪地理信息“十二五”規劃,明確“十二五”期間的各項重點任務,推進測繪地理信息事業轉型發展,是我們當前的重大任務。
一、關于新時期測繪地理信息發展方向和思路
伴隨著我國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和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我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正在加快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呈現出上天、入地、下海、登極的態勢和趨勢,對新時期測繪保障和地理信息服務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這一形勢下,黨中央、國務院對新時期測繪地理信息工作提出明確要求,李克強副總理5月23日專門視察中國測繪創新基地,強調要積極開發利用測繪地理信息,搶占未來發展制高點。
根據黨中央、國務院要求,著眼國際上測繪地理信息技術發展趨勢,測繪發展戰略研究認為,目前我國測繪地理信息處于轉型發展的歷史時期。這一轉型發展至少包括如下幾項內容,一是生產服務技術體系由數字化測繪向信息化測繪轉型,最終實現數據獲取實時化、處理自動化和服務網絡化,以及獲取、處理、分析、服務各環節基于網絡的高度協同。二是生產服務內容的轉型,即由主要提供基準數據、基本比例尺地形圖和基礎地理信息數據服務向動態、實時、按需定制的地理國情監測信息服務轉變。三是生產服務組織體系轉型,即由模擬時期和數字化時期測繪機構支撐向適應信息化測繪的測繪地理信息事業機構支撐轉型。這一轉型的戰略方向和目標取向就是“構建數字中國、監測地理國情、發展壯大產業、建設測繪強國”。
構建數字中國是在新的技術條件下測繪地理信息發展的基礎性工作,是充分利用現代航天技術、信息技術等改造測繪生產服務流程,大力推動地理信息資源開發利用,不斷促進測繪信息化的過程。隨著測繪基準現代化進程的持續推進、地理信息資源的不斷豐富和以“天地圖”為代表的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的不斷完善,數字中國初具規模,為開展地理國情監測、發展壯大產業和建設測繪強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發展壯大產業是當前加快測繪地理信息發展的重要工作,是測繪地理信息領域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優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測繪地理信息資源,快速、全面提升測繪信息化水平,建設測繪強國的重要途徑,也是構建數字中國、監測地理國情的重要力量。建設測繪強國目標是要實現國際一流的測繪技術水平,國際一流的測繪基準體系和地理信息資源儲備,國際一流的測繪公共服務和地理信息產業,國際一流的測繪人才以及測繪管理水平等等,是測繪地理信息發展的長遠目標。
在這一24字目標取向中,監測地理國情集中體現了國家戰略重點和現代技術發展趨勢對測繪轉型發展的要求,體現了新時期測繪發展理念、工作重點、服務方式、產品形式、生產工藝等方面的深刻變化,是未來20年測繪地理信息工作的重要主題。需要說明的是,監測地理國情并不是我們另外開辟了新的工作領域。因為測繪轉型發展的過程中,測繪的基本要素沒變、測繪的技術手段沒變、測繪的法律法規不用變、測繪的職責定位不必變、測繪的組織結構不需變;而變化了的僅僅是由靜態變為動態、由時間點變為時間段、由測繪地表形態變為監測地表變化、由提供測繪成果變為報告監測信息。這一過程增加了測繪工作的難度、加大了測繪工作的責任、提高了測繪工作的效益、提升了測繪工作的作用,從而必將樹立測繪工作的全新形象!如此重要而且成效明顯的工作之所以到“十二五”才提出來,一是技術條件成熟了,二是國家財力具備了,三是社會需求明晰了。因此說,做好這項工作是測繪科學發展的要求,也是與時俱進的結果。
二、關于測繪地理信息“十二五”規劃
在測繪發展戰略研究成果基礎上,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開展了“十二五”規劃編制工作。這一工作重點要解決的問題是:圍繞24字發展目標取向,我們的發展基礎是什么;主要問題和挑戰有哪些在哪里;五年時間內我們應當達到一個什么樣的目標;需要完成哪些主要工作;完成這些工作又需要開展哪些項目建設并動用哪些資源。經過一年多的努力,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編制完成了《測繪地理信息發展“十二五”總體規劃綱要》和《全國基礎測繪“十二五”規劃》兩個規劃文本。
(一)關于發展基礎——我們將在什么樣的基礎上發展
圍繞24字戰略目標取向,我們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基礎。例如,我們大力推動了航空航天遙感、衛星定位、信息、網絡等技術的綜合運用和集成創新,正在著力打造信息化測繪體系。我們大力開展了地理信息資源開發利用,著力打造了“天地圖”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我們根據現代測繪地理信息生產服務的需要,大力推進了測繪組織機構優化和隊伍建設,著力打造了適應新形勢的測繪人才隊伍和組織機構;我們不斷解放思想、轉換發展思路,樹立“服務大局、服務社會、服務民生”宗旨和“按需測繪”“動態測繪”發展理念,工作思路日漸清晰。具體地,針對 “十二五”期間的發展,我們的基礎如下:
數字中國建設取得重要突破。測繪基準現代化建設積極推進。地理信息資源建設及應用實現跨越。一些重要的地理信息資源首次實現對全部陸地國土的覆蓋,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庫成為測繪成果的主要形式。數字城市建設突飛猛進。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凱歌高奏,公眾版國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天地圖”開通并產生重要影響。
測繪科技創新和信息化建設取得系列成果。測繪科技自主創新取得新進展,尤其是在低空航測遙感系統、數字航空攝影儀(SWDC)、機載合成孔徑雷達(SAR)、數字攝影測量網格(DPGrid)、高分辨率遙感影像數據一體化測圖系統(PixelGrid)等先進測繪科研成果的推廣應用方面成效明顯。資源3號衛星進入研制階段。以無人機航空攝影裝備為代表的地理信息航空遙感獲取能力建設開始起步。地理信息數據處理能力持續增強,測繪成果檔案存儲與服務現代化水平穩步提高。中國測繪創新基地建成并投入使用,全體測繪人53年的夢想得以實現。
測繪和地理信息公共服務不斷深化。測繪和地理信息對政府科學管理決策和改善人民群眾生活等方面的保障能力日益提升,服務效果日益彰顯。其中,在國家決策層面上的作用先后在汶川地震、玉樹地震、舟曲泥石流等重大自然災害的搶險救災和災后重建,以及新疆、西藏等地突發公共事件的應急處置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在人民群眾生活方面,車載導航、位置服務、網上地圖等服務已深深影響到每一個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質量。
地理信息產業迅猛發展。國家地理信息科技產業園在北京奠基,湖北和黑龍江等地的地理信息產業園建設穩步推進。中國地圖出版集團正式成立,中國地圖出版基地開工建設。聯合有關部門開展地理信息市場整頓。地理信息產業在國際金融危機中逆勢增長,一些測繪和地理信息企業紛紛上市,發展勢頭強勁。
測繪地理信息發展環境進一步優化。測繪體制機制的再造和結構優化呈現良好的勢頭。成立國家測繪局測繪發展研究中心、國家測繪局衛星測繪應用中心和國家測繪產品質量檢驗測試中心;浙江省測繪局成功更名為浙江省測繪與地理信息局,管理職責進一步拓展;山東、海南等地市(縣)測繪機構、職責和人員基本落實。法制建設取得重要突破。國務院頒布實施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測繪成果管理條例》和《基礎測繪條例》,國土資源部頒布實施了《地圖審核管理規定》和《外國的組織或者個人來華測繪管理暫行辦法》,我局修訂了《測繪資質管理規定》和《測繪資質分級標準》。測繪人才隊伍結構更加優化,凝聚力、向心力、吸引力不斷增強。
(二)關于存在的差距和問題——我們需要解決的問題和挑戰有哪些在哪里
我們在具備較為扎實的發展基礎的同時,必須承認發展過程中仍然面臨一些挑戰和問題。尤其是在基礎建設方面仍然有許多工作要抓緊時間開展。具體為:
——建成現代化測繪基準體系尚需時日。一些部門和地區針對不同的應用目標建設完成一定規模的衛星定位連續運行參考站,但缺乏國家層面的統籌規劃和統一協調。國家級衛星定位連續運行參考站網建設相對滯后。
——基礎地理信息資源覆蓋面不廣。國際熱點地區基礎地理信息資源缺乏;1:1萬基礎地理信息未實現必要覆蓋,尤其是邊境地區和經濟欠發達地區的基礎地理信息資源極度匱乏。海洋測繪工作需進一步加強?;A地理信息要素內容同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有一定差距。
——基礎地理信息更新緩慢。1:5萬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庫現勢性僅到5年前,與實際需求差距明顯;1:1萬及更大比例尺基礎地理信息更新緩慢,年更新率僅為約8%?;A地理信息更新技術方式相對落后,更新機制尚待完善。
——測繪科技創新仍需繼續努力。需要進一步優化測繪科技創新體系,促進科技成果盡快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徹底扭轉測繪生產技術裝備國產化率低的現狀。
——基礎測繪設施和裝備建設仍需進一步加強。在基礎地理信息獲取手段、服務手段等方面存在短板。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建設需進一步加快。應急測繪裝備、外業測繪生產生活及安全生產保障能力等方面十分薄弱。
——地方基礎測繪發展不協調。經濟發達地區基礎測繪發展較快,一些經濟相對落后地區由于當地政府對基礎測繪重視程度不夠、投入不足,導致基礎測繪發展相對滯后,特別是市、縣基礎測繪嚴重滯后。
另外,測繪生產活動仍然重點圍繞測繪基準數據、基本比例尺地形圖及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庫展開,還需要進一步加強對現代技術和現有成果的綜合應用和分析,提高測繪地理信息部門在提供地理國情動態監測方面的服務水平。
(三)關于“十二五”發展目標——五年過后,我國測繪和地理信息將會是什么樣子
從發展基礎、存在的問題和我們現有的能力等多個方面綜合評估,具體細化24字發展戰略,實事求是地規劃出未來五年內我們有可能達到的目標。具體如下:
——數字中國建設方面,測繪基準現代化初步完成;基礎地理信息資源覆蓋范圍大大拓展、現勢性明顯增強,實現全國范圍內的標準統一、互聯共享和協同服務;建成數字中國地理空間框架。
——地理國情監測方面,基本形成穩定的地理國情監測機制;地理國情監測成為基礎測繪日常業務。
——發展壯大產業方面,地理信息產業實現跨越式發展;基礎測繪對地理信息產業的貢獻率明顯增長。
——測繪強國建設方面,自主創新取得突破,基本形成完善的測繪技術創新體系,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產權的重大技術裝備,測繪技術裝備國產化率顯著提高;基本建立滿足信息化測繪要求并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測繪管理體制、運行機制、測繪法規政策和人才隊伍;測繪地理信息公共服務水平顯著提高,初步形成規范的公共服務產品體系,實現基礎地理信息服務方式向在線服務的轉變;測繪應急保障服務能力大幅提高,機制基本完善;測繪裝備的信息化建設基本完成,地理信息獲取接近實時化,處理自動化水平顯著提高,完全實現地理信息服務網絡化和應用的社會化。
(四)關于“十二五”發展重點——我們在“十二五”期間將要開展哪些主要工作
按照24字戰略的總體要求,結合當前測繪地理信息發展的需求、要求以及發展現狀,“十二五”期間,將重點推動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圍繞構建數字中國的戰略目標,一是加速推進測繪基準體系現代化,形成以衛星定位連續運行基準站網和國家高精度大地控制網、新一代國家高程控制網和新一代國家重力控制網為主干,覆蓋全部陸海領土的基準體系。二是豐富和完善基礎地理信息資源,加強衛星遙感影像獲取和基礎航空攝影工作,進一步拓展基礎地理信息覆蓋范圍,不斷豐富和完善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庫,創新基礎地理信息更新方式,加快基礎地理信息更新步伐,完成全國范圍內基礎地理信息資源整合。
圍繞監測地理國情的戰略目標,要進一步加強基礎地理信息資源的深度應用,選擇若干省開展省級地理國情監測和分析,形成地理國情監測工作流程、指標體系和產品體系,并逐步實現地理信息定期更新到動態監測的轉變。在此基礎上,結合國家重大工程和重大戰略開展地理國情監測工作,逐步使其常態化、業務化,使其成果成為國家宏觀調控政策制定、政策效果評估等的重要參考和政府信息公開的重要內容。
圍繞發展壯大產業的戰略目標,一是豐富測繪和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內容,拓展公共服務產品覆蓋面,加快完善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天地圖”,不斷提升地理信息社會化應用水平。二是在全國不同地區布局建設若干測繪和地理信息高技術園區,形成一批具有經濟活力、市場競爭力、產業輻射力的地理信息產業集群。三是完善地理信息產業政策,營造良好的地理信息產業發展環境,促進地理信息產業繁榮。
圍繞建設測繪強國的戰略目標,除要完成以上發展重點任務外,還要實現“一個統籌、兩個戰略、四個能力”?!耙粋€統籌”即根據不同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和對測繪保障服務需求的不同特點,加強統籌規劃,在不同地區采取有區別的發展思路?!皟蓚€戰略”即實施測繪“走出去”戰略和軍地測繪融合戰略。“四個能力”即測繪科技創新能力、測繪設施和裝備建設能力、測繪監督管理能力和測繪軟實力,通過這些能力建設,形成測繪強國的堅實基礎。
三、做好規劃組織實施工作
(一)以重大項目的爭取和實施為突破口
規劃需要通過項目建設實施。“十二五”規劃針對測繪發展的薄弱環節和關鍵領域,明確提出了擬實施的具有全局性、綜合性、戰略性的10項重大測繪工程,要以工程的申報、爭取作為推動發展的突破口,加強前期研究和深入論證,加強同相關部門的溝通協調,爭取重大測繪項目早落地、早實施、早見效。要高度重視重大測繪項目的組織實施工作,進一步完善測繪項目管理制度和運行機制,創新項目實施績效評價制度,保證項目建設的高質量和高水平,充分發揮重大項目對規劃實施和測繪發展的重要推動作用。
(二)緊緊抓住監測地理國情這一重點
地理國情監測是關乎測繪長遠發展的一項重要工作,必須以高度的緊迫感、責任感和使命感全盤謀劃、系統設計、精心安排、加快推進,逐步實現業務化、規范化和常態化。一是要加強對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庫的數據挖掘、統計分析和知識發現。二是以為國家重大戰略、重大工程提供監測評估服務為切入點。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二五”規劃,建議首先選擇區域發展總體戰略、主體功能區戰略、城鎮化戰略等涉及國土空間管理、區域協調發展等戰略或工程開展地理國情監測。三是以對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的空間位置和空間分布關系的表達作為推進地理國情監測的主要抓手?;凇疤斓貓D”系統,加強與國家有關部門的合作,在統計數據基礎上開展相關數據空間統計、分析及信息發布等工作。四是做好地理國情監測試點工作,逐漸形成地理國情監測相關政策和工作機制,制定地理國情信息分類和編碼、技術規程、成果模式等標準規范。
(三)抓好“天地圖”建設工程
由我局組織推出的公眾版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天地圖”,從根本上解決了我國長期以來難以解決的信息共享問題,推動了地理信息公共服務方式的根本性轉變,是應對西方發達國家對我國地理信息產業滲透的重要舉措。由于“天地圖”建設和運營時間不長,“十二五”期間要進一步深化“天地圖”服務功能,豐富數據資源,加快更新速度,加大推廣應用力度,最終使“天地圖”成為一個數據覆蓋全球、內容豐富翔實、應用方便快捷、服務優質高效的互聯網地理信息服務民族知名品牌。穩步推進政務版、涉密版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加快發展省級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推進“天地圖”與數字城市的互聯。以“天地圖”的建設和運營為依托,加快整合全國地理信息資源,實現“全國一張圖、一個網和一個平臺”的目標。
(四)全面推進數字城市建設
近年來,我局把數字城市建設作為“牛鼻子”工程全力予以推進,目前已在150多個城市開展了數字城市建設試點和推廣,在促進城市科學決策、精細管理、高效服務、低碳運行以及加快市、縣測繪地理信息發展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十二五”期間,我們將在全國全面推進數字城市建設,力爭完成全部333個地級市和部分有條件的縣級市的數字城市建設。已完成數字城市建設的城市,一方面要加快數字城市數據更新速度,其中發達城市至少實現兩次更新,中等發達城市至少實現一次更新,不斷提高數據的鮮活程度;另一方面,要進一步強化應用推廣,廣泛建立業務應用系統,使數字城市在服務政府管理決策和百姓生活等方面發揮更大作用。逐步實現數字城市的橫向互聯以及與省、國家的上下貫通,為加快構建數字中國打下堅實基礎。
(五)促進地理信息產業發展
按照國家關于大力推動我國地理信息產業發展的有關要求,加快國家地理信息科技產業園以及黑龍江、武漢、西安等地方的地理信息產業園區建設,為產業規模化、集聚化發展創造條件。研究出臺《關于推進我國地理信息產業發展的政策》,進一步完善地理信息保密科學管理有關政策、版權保護政策、地理信息資源提供有關政策,不斷優化地理信息產業發展政策環境。推動基礎地理信息資源的廣泛共享和社會化應用,促進地理信息產業發展。